依據中醫理論,春天是最適宜養肝的季節。春天,氣候飄忽不定,人本就容易心浮氣躁,若再加上長期爆肝,身心俱疲、渾身氣血不暢的結果,小心導致肝氣鬱結(容易憂鬱、脾胃不暢)或肝火過旺(口乾口苦、耳鳴頭痛、易動怒,俗稱「火氣大」)。若沒在春天將「心肝寶貝」調理好,到了夏季則容易有心火旺和腸胃方面的疾病。

  古人云:「春不養夏易病」,春天是養肝的季節,夏天則重養心。「心肝寶貝」息息相關,若沒有趁著春天將身體調養好、肝血養足,到了夏季就容易有心火過旺及腸胃方面的疾病;反之,若能趁著春天將肝養息好了,就能為身體打好一整年的健康底子。

  《黃帝內經》中也強調,「夜臥早起,廣部於庭。披髮緩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肝。」指的就是,春季保養要順應木氣而為。而木氣喜好舒展、放鬆。因此,在春天保養上,建議要早起讓潛藏的陽氣向外展放;衣服、頭髮也不建議包裹太緊,如此一來就有利肝氣的運行、不傷肝;且《黃帝內經》提出的“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蔬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養精氣”的觀點,確立了,春天升補,夏天清補,長夏(三伏天)淡補,秋天平補,冬天溫補。換種說法,即春天補肝,夏天補心,長夏補脾,秋天補肺,冬天補腎。

   養肝要把握的重點有兩個,也就是中醫理論中肝的兩大功能。首先,肝「主藏血」,也就是肝臟必須要藏存足夠的血液,以調節全身;另一個功能「主疏泄」,則是肝要能讓血液順暢流通至身體各處,若疏泄功能不好,就會導致全身氣血鬱結或過旺。 

   中醫理論中肝主青色,因此綠色蔬菜對於養肝血有極大的助益,如菠菜、芹菜、茼蒿等;而葡萄乾、龍眼乾、糯米甜糕等甜品,則可以補血、健脾胃。除了補血,食用略帶甘溫的食物可滋補陽氣,提升肝氣,如春筍、金針菜、白木耳等。另外,春日不宜吃酸食,會使肝氣更旺。

一、按摩養肝

  • 陽陵泉穴:位在膝蓋外側稍下方,有疏肝利膽、清利濕熱的功效。 
  • 太衝穴:腳拇指與食指之間,可調解肝氣。
  • 血海穴:在內踝尖直上三寸,股骨後緣,具調血養血功效。 
  • 曲池穴:位於肘橫紋外側端,可調理氣血,改善血液循環。

 

二、飲食養肝-甘溫食物,補血提肝氣 

  中醫理論中肝主青色,因此綠色蔬菜對於養肝血有極大的助益,如菠菜、芹菜、茼蒿等;而葡萄乾、龍眼乾、糯米甜糕等甜品,則可以補血、健脾胃。除了補血,食用略帶甘溫的食物可滋補陽氣,提升肝氣,如春筍、金針菜、白木耳等。另外,肝對應的五味則是酸,酸能入肝。譬如,常見的檸檬、柳丁、葡萄、山楂等食材,就是不錯的獲取來源。不過,酸味雖然對肝好,但也不建議食用過量。尤其是,肝氣逢春勃發,再吃過多的酸性食物予以刺激;反而容易造成肝氣過盛、不利健康。因此,在春季時,最好「少食酸、多食甘,以養脾氣。」才不會因為木(肝)剋土(脾胃),而造成脾胃過於虛衰、腸胃不適。

※小食譜

1. 枸杞黃精 (滋肝腎)

 

材料:枸杞子、黃精各3克。

作法:將枸杞子和黃精加入500c.c.的開水中,用杯蓋悶約10分鐘即可飲用。

作用:枸杞子滋陰養肝、黃精補氣,對於泌尿系統病症、婦科疾病有緩解作用。另枸杞子可以明目,青少年也適合飲用,但1周不要超過3杯。腹瀉、火氣大者不宜飲用。

2.黃耆沙參 (可補氣)

 

材料:黃耆、沙參、麥門冬各11克。

作法:將黃耆、沙參、麥門冬放進茶袋,再加入1000c.c.的水煮滾,用小火燜煮10分鐘後飲用。

作用:這3樣藥材都有補氣滋陰的作用,搭配煮茶不苦易入口,適合精神不振的人飲用,但感冒、腹瀉、易上火者不宜飲用。

3.東洋參 (緩解疲勞)

 

材料:東洋參2克。

作法:先將東洋參加入500c.c.的開水中,蓋上杯蓋悶10分鐘,入味後即可飲用。

作用:東洋參藥性較不燥熱,對於神經衰弱者,能振奮元氣,也適合年長者溫補身體,但感冒者不宜飲用。

 

4. 番茄排骨湯

材料:

  • 藥材:黨參5錢、玉竹5錢。
  • 食材:番茄、豬排骨、黃豆芽、菇類酌量,生薑片、鹽適量。

作法:

  1. 排骨入沸水汆燙去血水,撈起沖淨。
  2. 黃豆芽洗淨,過沸水,撈起瀝乾。
  3. 番茄在表皮輕劃數刀,入沸水汆燙至果皮翻開,撈起去果皮、去蒂,十字對切厚片。
  4. 菇類,洗淨瀝乾。
  5. 將黨參、玉竹放入棉布袋中。
  6. 將作法1~5的材料,及薑片盛入煮鍋,加水蓋過材料,以中大火煮滾,轉小火慢熬45分鐘,加鹽調味即可食用。

作用:

酸性食物入肝,適量攝取可協助肝氣提升、調暢肝鬱,具舒肝養肝的效果。適合肝火大、有口臭口破、情緒不穩、容易疲倦,以及血壓高、抽菸、喝酒、嗜食重口味者都宜多配食。

要有好的身體,就從春天開始吧!!

 

來源:網路、黃帝內經、健康雜誌...

arrow
arrow

    聯通漢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